中医文化
立春,正月节。立,建始也。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。而春木之气始至,故谓之立也。“立”是“开始”的意思,立春即是春季的开始。立春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。
大气圆运动:冬寒之后,春气转温,温者,冬时封藏于地下水中的阳热,升出地面,火从水出,其气温和也。立春者,大气的阳热,由沉而升也。 立春之后,阳气生发,万物复苏,生机勃勃,四季伊始。
立春·三候
一候:东风解冻
冻结于冬,遇春风而解散;不曰春而曰东者,《吕氏春秋》曰:东方属木,木,火母也。然气温,故解冻。
二候:蛰虫始振
蛰,藏也;振,动也。密藏之虫,因气至,而皆苏动之矣。鲍氏曰:动而未出,至二月,乃大惊而走也。
三候:鱼陟负冰
陟,升也。鱼当盛寒伏水底而遂暖,至正月阳气至,则上游而近冰,故曰负。
立春时节东风送暖,大地开始解冻。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,随即,河里的冰开始融化,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,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融解的碎冰片,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。
春季养生总则·身心舒畅
《素问·四气调神论》曰:“春三月,此谓发陈。天地俱生,万物以荣。夜卧早起,广步于庭,被发缓形,以使志生,生而勿杀,予而勿夺,赏而勿罚。此春气之应,养生之道也。逆之则伤肝,夏为寒变,奉长少。”
意思是说:春天三个月是生发的季节,也是一年的开始,好像天地从此再生,万物都有发展的现象。人们要适应这环境,晚一些睡觉,早一些起床,在庭院里散散步,同时把束发散开,衣上的带子也放宽,让身心感到舒畅活泼,还要内存生而勿杀、予而勿夺、赏而勿罚等愉快的意念,这是调养生气的方法。违反这方法,对内脏的“肝”是不利的,肝喜舒畅条达,忌抑郁,在夏天炎热的时候,可能发生寒性疾病,承受夏天的“长”气就亏了。
起居·防春寒:春防风,又防寒。春季风虽暖,却有春寒。所以,春三月,须避春寒。春和日暖之时,应防春寒酿患;寒温交织之时,宜善激发生机。肝属木,木在春而发,又因肝主筋,主动,最易被风所伤,居室宜渐开放,使空气流通,但夜间仍须防避风寒,春为一阳初动之期,阳气尚弱,天气渐暖,衣服宜渐减,不可顿减,使人受寒。
运动·宜舒展:春乃阳气上升,发育万物之节气,养生之道,在于吸收春阳和暖之气,以助生发,顺和春之阳气,活动肌肤,舒展筋骨。适当多增加步行活动,忌久坐、枯坐,可选择八段锦,太极拳等运动,以舒展筋骨,也可以在春日阳光正好、气温回升时多散散步。
饮食·少吃酸多吃甘:春为肝木,主酸。春当减食酸味,益食甘味而养脾土。冬去春临,因在寒冬季节,人多食厚腻、热性食物,多厚衣取暖,易积燥热于身心。春发之季,便多发宿疾、陈病;春阳之时,便多显倦怠困乏。所以春季可以适当进食凉性食物,以化解壅滞于脏腑之热结、痰涎,此乃强健身体之法。对于健康人群而言,饮食要清淡,不要过度食用干燥、辛辣的食物。同时,因此时阳气上升容易伤阴,所以要特别注重养阴,可以多选用百合、山药、莲子、枸杞等食物。
情志·活泼舒畅、忌忧郁:四时调神养生法——春季活泼,夏令畅达,秋天恬静,入冬藏而不泄。春季需力戒暴怒,更忌忧郁,做到心胸开阔,保持心境愉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