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文化
为什么叫“春分”?分的是什么?
“春分者,阴阳相半也。故昼夜均而寒暑平。”“斗指壬为春分,约行周天,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,又当春之半,故名为春分。”
昼夜平分,春分之日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,几乎全球昼夜等长,都是12小时。春分过后,太阳直射位置从南半球渐渐向北移动,南北半球昼夜长短也随之改变,北半球昼长夜短,南半球则昼短夜长。
季节平分,若以立春至立夏这段时间作为春季,春分是春季的中分点,正好平分了春季的90天,春分将其一分为二,因此而得名。
春分——三候
“一候玄鸟至,二候雷乃发声,三候始电”
意思为春分前后,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,衔泥筑巢,象征着气候暖起来了,下雨时天空则会出现雷电交加的景象。
春分——未病先防
肝病
春分时令,阳气渐升,注意维持阴阳平衡,此时阴血相对不足,一则导致肝阳上亢,引起肝风内动。二则因为肝藏血,与女子月经密切相关,当肝阴血不足,易出现月经不调等月经病。
预防措施:注意保持心情舒畅,忌情绪过于波动。
脾胃病
肝木克脾土,此时令,肝气旺盛,易导致脾胃虚弱,脾主运化水谷,胃主受纳、腐熟,脾胃功能下降,出现积食、消化不良等症状。
预防措施:饮食宜少酸多甘,多吃健脾利湿食物,同时注意顾护脾胃之阳气,少食生冷食物。
外感风寒
春分时令,地面下的阳热逐渐上升至地面上,与空气中的冷空气相交,寒热斗争,形成风,气温的升高导致皮肤腠理疏松,风中又夹寒,人体容易被风寒邪气侵袭。
预防措施:随天气冷暖适度增减衣服,避免过冷过热,出汗后及时处理,避免毛孔大开。
风湿骨病
仲春之月,雨水充沛,水湿之邪易侵袭人体下部、关节,同时湿邪留恋,难以去除,风寒湿邪侵袭肢体关节,导致邪气闭阻经络,影响血液运行,关节失于濡养、温煦,出现关节疼痛、活动受限等关节病症状。
预防措施:注意足部及关节防寒、防湿。
春分——养生调养
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中记载:“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,以平为期”。可奉为养生保健之圭臬。意思是要找到身体阴阳失衡的原因并针对地去调理,以达到阴阳平衡的治病养生的目的。既要维持肌体阴阳平衡,也要注意情志、身心运动的平衡。
饮食调养
健脾去湿,春分节气,仲春时节,肝气旺,肾气弱,饮食需戒酸、多辛。同时,由于肝气旺,易克脾土,且春季雨水多,湿气重,饮食时也要注意健运脾胃,健脾去湿。饮食上可多吃姜、葱、韭菜、山药、枸杞子、土豆、菜花、荞面、鸡肉、鲤鱼、鲫鱼等。顾护脾胃阳气,少食生冷。
调整机体阴阳平衡,科学合理的膳食,如在食用韭菜、大蒜、木瓜等助阳类食物时,配上蛋类等滋阴食材,以达到阴阳互补之目的。此外,还要多食时令蔬菜和水果。
心态平和
怒伤肝,春季是保护肝脏的重要时节,应注意让肝气调畅,情绪波动容易影响肝气的疏泄。保持愉快的心情和乐观的情绪。安神养气,切忌大喜大悲。
适度运动
春分时令,乃阳气上升,生发孕育万物之节气,养生之道,在于顺和春之阳气,活动肌肤,舒展筋骨,重在身心舒展。且春分时节,春光明媚,百花盛开,是到郊外踏青的好时候。可在这个时节与亲朋好友结伴出行,锻炼体魄,舒展身心。
起居调摄
春分节气,天气乍暖还寒,雨水增多,湿气一般夹“寒”而来,“春捂秋冻”,应适量增减衣物,勤洗手,勤通风,谨防风寒外感邪气的侵袭,早睡早起。